Wednesday, May 8, 2019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二十年的记忆追溯

将近午夜时分的贝尔格莱德街头,塞尔维亚工程师弗拉达正在急匆匆地往家赶。当晚,他和20岁的儿子一起外出,但炸弹从天而降,电网瘫痪,一片漆黑,他想赶紧回家。

为制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军队在科索沃针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暴行,北约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自1999年3月底开始空袭南联盟。时间回到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由美军主导的空袭行动仍呈愈演愈烈之势。

几周来,弗拉达一家时常被迫与其他人一起挤在住宅楼的地下室里,听着空袭警报,祈祷他们的住房不会被失控的导弹击中。

有的邻居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们的住宅楼就在中国大使馆旁边。这是重要的外交机构,肯定能保障附近住家的安全。

但是,正当弗拉达和儿子在黑暗中走近住宅楼的玻璃门时,美军的B-2隐形轰炸机已抵达贝尔格莱德上空,并精准锁定了一个由中央情报局挑选并批准的目标。弗拉达最初只听到“嗖”的一声,根本没有时间躲闪。玻璃门被震碎,他们满身都是碎玻璃。

“第一颗炸弹的冲击波让我们飞了起来,我们随即倒地。然后,炸弹一个接一个,砰砰砰,整座楼的护窗板都被冲击波扯掉了,所有窗玻璃都碎了。”

他们十分惊恐,但并未受伤。五颗炸弹都击中了一百米外的大使馆。

此前,在这场未经联合国授权,并遭到中俄两国激烈反对的空袭行动中,美国和北约已经由于日益增加的平民伤亡而受到关注。现在,他们又轰炸了中国大使馆——中国主权的象征。

很快,交际广泛的中国商人沈红就在贝尔格莱德的另一边听到了使馆被炸的传言。他感到难以置信。他父亲几天前从上海打来电话时还开玩笑说,他应该把新买的奔驰车停在中国使馆,以保障其安全。

“我给一个我认识的警察打电话,他说,对,使馆确实被炸了。他让我马上过去。我才知道这是真的。”

他到现场时,只看到一片混乱。使馆大楼还在燃烧,满身都是血和灰尘的工作人员还在从窗户往外爬。米洛舍维奇的党羽也来到现场,将轰炸大使馆事件称作北约暴行的最新案例。就在两周前,米洛舍维奇刚被国际法庭以反人类罪起诉。

沈红看到了自己认识的使馆文化参赞,参赞将窗帘绑在身上从二楼的窗户逃了出来。“我们没看见他已经受伤,他自己也没注意到。我和他握手时才发现,我的手上都是血。我告诉他:‘你受伤了,你受伤了!’可是他看见血就晕过去了。”

第二天,沈红得知,他的两个好朋友,一对新婚的记者夫妇——31岁的许杏虎和27岁的朱颖——已被一颗击中使馆客房的炸弹炸死。

这两人都为中共党报《光明日报》工作。许杏虎是学外语的,会讲流利的塞尔维亚语。他发表了一系列题为《亲历炮火》的特别报道,记录了空袭期间在贝尔格莱德的生活。

颖是该报广告部的美术编辑。她母亲听到朱颖的死讯时,悲伤过度,晕倒送医。朱颖的父亲只好独自一人赴贝尔格莱德处理女儿的遗体。

还有一位记者——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也在事件中死亡。她丈夫曹荣飞眼部重伤,几乎失明。据信在使馆领导一个情报小组的武官也受重伤,被送回国时还处于昏迷状态。事件中共有三人死亡,至少20人受伤。

共有五颗GPS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大使馆,其中一颗穿过了大使官邸的屋顶,但没有爆炸,大使可能因此而幸免于难。

在沈红看来,轰炸使馆是战争行为。第二天,他在贝尔格莱德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他举的牌子上写道:“北约:纳粹美国恐怖组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